国际:运20飞行员谈国庆阅兵飞行时有何感觉称有侧风
空军,运-20
对话空军运输航空兵某团团长滕辉——
逐梦前行,我们和“鲲鹏”一起成长
“鲲鹏展翅,九万里,翻动扶摇羊角。背负青天朝下看,都是人间城郭。”
受领国庆阅兵任务后,这段诗句中的浪漫描绘,成了空军运输航空兵某团团长滕辉的美好憧憬。
驾钢铁“鲲鹏”飞过天安门,低空凝望祖国的“心脏”,俯瞰庄严隆重的国庆盛典,是无数人一生难有的机会,即使他是一名飞行了7000多小时的资深飞行员。
当那一天来临,运-20三机编队在习主席和全国人民的注视下,分秒不差地飞过天安门。那一刻,滕辉的眼睛一刻也没离开旁边的战机,始终标定着飞行姿态。广场上,不约而同的欢呼雀跃,忘情奔涌的激动泪水,群情振奋的引吭高歌……他什么都没看到。
这是我军历史上的第一次大型运输机编队飞过天安门受阅,容不得丝毫闪失。风速、风向、高度、距离……瞬息万变的数据,都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准确判明。有人问滕辉阅兵飞行时是什么感觉?滕辉脱口而出的答案居然是“感觉有侧风”……
“风之积也不厚,则其负大翼也无力。”载梦前行、御风展翅的中国“鲲鹏”,正如一个伟大时代的隐喻。
这个伟大时代,好比托举“鲲鹏”翅膀的云水和长风
2007年,一个网络新词——“压力山大”,迅速流行开来。那时,在天空奋斗的中国军人,真切体会到了这个网络新词的滋味!
就在这一年,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,上海合作组织“和平使命-2007”演习,吸引了世界的目光。我军的表现可圈可点,但也暴露出一个无法回避的短板——远程投送能力不足,出动规模仅相当于一个团的兵力。
环顾世界,当时美军拥有战略运输机499架,俄军战略运输机也有369架,都拥有在一个波次内将几个重装旅投送到5000公里之外的能力。
就在这一年,美国兰德公司发布咨询报告称:由于中国没有大飞机等大型投送平台,整体军力并不能与大国地位匹配。